热闹之后,焦虑依旧无处安放——《小欢喜》电影剧观后感

  • 人气:103
原标题:《小欢喜》:热闹之后,焦虑依旧无处安放

201909/01:19:38老方在互联网

        豆瓣收获8.0高分,电视剧《小欢喜》热播之后,引发了众多育儿家庭的关注和热议。而这些关注和热议的背后,是无数中年男女的焦虑,“一人备考,全家作战”,这不是台词,这是再真切不过的现实啊。

        对孩子永远报喜不报忧,让孩子永远努力学习,因为中年男女对现实有太多惨痛的体验:“我们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妈妈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就指望你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跃过去了,你会改变一生。”可孩子又怎么能够体会深切、背负沉重呢,他们只是按照父母的规划前进而已,而且还要时刻对抗自己的惰性。热闹之后,焦虑依旧无处安放。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学校教育)就开始了,“学区房”就像一座沉重无比的大山,压在了每一个孩子的父母身上。还有中考和高考,每个父母都唯恐孩子去了不那么好的学校,从而耽误了自己孩子的前途。为此,父母总是竭尽所能,为孩子的分数和教育而拼搏,艺术、体育,只要能加分,父母真的是不惜重金。这点看那些遍布学校周边教育培训机构就知道了。

        据说在某些大城市,有的父母在选对象的时候就开始绸缪孩子教育问题,从对方的素质到家庭,然后孕育的时间、胎教等等,都有通盘的考虑。真的是计之深远。相比这样的父母,我们是自愧不如的。


        就我自己来说,真的感受孩子教育问题之难之严重,还是从上初中开始的。在这之前,因为自己过去就是基本就靠自学,不需要父母参与,所以对孩子也是放任自流,结果小升初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才幡然悔悟过来。

        课外辅导班,上;美术可以加分,上;舞蹈锻炼形体气质,上;游泳和体能……杂七杂八下来,一年小十万的孩子教育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

        参加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就说了,功课多,而教时短,所以讲课节奏快,孩子落下几节课可能就跟不上趟了。再就是学生多,老师照顾不过来,除了个别学生,其他学生老师也是有心无力了。客观现实就是这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怎么做?

        有人说要素质教育,要孩子少做作业,要快乐成长,以前我也信这套,现在谁再这么说,我就呵呵一笑。别说国外,国外也是要看成绩的,再说了,你用什么保证孩子送到国外就能成才?每年在国外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流落国外的留学生也很多。

        你又不说潘石屹两口子,人家孩子可以上名校,要想清楚,就你那点学费送去国外能上什么好学校呢?

“孩子一层皮,家长十层皮”。

        中考是高考的预演,很多父母都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了,只能在生活上嘘寒问暖,在资金上下功夫,在思想和心理疏导上用力。相比孩子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和焦虑无疑更多更重,而且焦虑似乎没有出路。对此,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如果说有,那么也只有两条,一个是尽力赚钱,毕竟要是资金不足,很多对孩子的帮助也是空谈;还有一个就是父母的心理、精神层面的提高,孩子必然是会受父母影响的,他们都很敏感,你隐藏不了自己的焦虑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素质才是孩子最牢固的起点,你的见识、格局和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深远。谁说教育只是孩子的事呢,孩子的成长难道不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河南本土专业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优实力教育,助孩子考试成功,课程热线400663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