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时间:2025-11-25 10:09: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秋季新学期开始,河北师范大学2025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张鑫悦没有像很多同学一样离开学校出现在中小学讲台上,而是继续在熟悉的校园里开启了硕士阶段的学业。“省属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贯通培养这种模式,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在校期间不仅能享受如此优厚的政策支持,还能提前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实践,这为我今后的从教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张鑫悦说。
张鑫悦所说的“省属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贯通培养”,是河北于2024年启动,重点为全省县(市、区)及以下行政区域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学教师的一项改革探索。包括这项改革在内,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改革创新,将构建“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与实践探索锻造高水平未来教师,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改革创新
激活人才培养“一池春水”
2024年,河北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借鉴部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依托河北师范大学扎实推进“3+1+2”本研衔接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河北省在政策与资源方面提供了坚实支撑: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相关经费全由省级财政承担;在岗位编制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考量人口发展变化等因素,精准测算、按需设岗,编制部门提前预留编制;省级有关部门每年确定本科招生与研究生推免指标,严格按岗定员、以人配岗,让公费师范生无后顾之忧,实现有岗有编且人岗相适。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河北探索出“3+1+2”模式。本科前3年,师范生深耕专业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到了大四这一关键节点,完成遴选分流,实现强本接研的重要过渡。其中,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从符合推免条件的省属本科公费师范生(中学段)中优中选优,推荐其攻读硕士学位。这些被遴选出的学生,上半年奔赴县域中学实岗支教半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下半年则提前开设部分研究生基础课程,逐步向研究生阶段迈进。而研究生的两年学习生涯,重点聚焦于实践调研与专题研究,全面提升学科和创新能力。
试点首年,河北省通过对参与推免的121名本科公费师范生综合测评,最终录取27人为硕士研究生。在试点辐射带动下,今年公费师范生招录获突破性进展,共招生940人,比往年增加34.7%。投档成绩600分以上考生567人,占录取总人数的72.7%。
实践锻炼
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
在临城县第二中学,陈哲围绕机器人项目进行探索,自主设计并开设机器人培训课程;在武强县第一实验小学,代铭瑄为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太阳系奥秘,巧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行星模型……河北师范大学第40期实习支教师范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实习学校带来新活力。
目前,该校实习支教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自2006年以来,这项工程已累计派出40批、6.05万名师范生,覆盖全省150多个县(市、区)的1.1万余所学校。
20年前,河北省农村师资匮乏问题严重,好教师“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同时师范院校大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也亟待提升。基于此,河北师大于2006年3月启动了实习支教工程,第一年便派出502名学生深入徐水、清苑等10个县(市、区)121所中学,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习支教。
2007年4月,河北师大成立顶岗支教指导中心,开启制度、基地、课程等规范化建设之路。为提升实习效果,该校将实习支教时间从3个月延长至半年,并探索出“2.5+0.5+1”的实践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先在校内接受系统专业教育,再用半年时间参加实习支教。实习基地也从最初10个县(市、区)扩展到河北省全域及北京、天津、新疆等地。
在课程、学分、评价机制等方面,河北师大也不断改革创新。今年3月,学校自主研发的智慧实习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数智赋能,对实习过程性管理、指导、评价工作进行全方位数字化提升。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搭建实习指导智能体,利用大数据进行实习发展阶段能力画像,实现精准指导、因材施教。此外,该校还逐渐构建起本科师范生、教育硕士、在职教师、特聘名师等协同发展的教师教育共同体。
“实习支教让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智慧实习平台的使用,更是让我能及时得到指导和反馈,收获很大。”陈哲深有感触地说。
全面培养
夯实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根基
建立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的师德培育课程矩阵,开设“教育家精神与新师范教育”课程;开展燕赵名师讲堂、师德师风演讲等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未来教师的职业理想;将一份份记录着志愿服务、乡村支教经历的“师德成长档案”纳入师范生培养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如今,在河北全省师范院校,一场育人模式变革正悄然发生。
近年来,河北在学科建设方面也下了一番苦功。以师范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调整为有力杠杆,河北省教育厅指导全省师范院校对师范类专业进行优化调整。截至目前,共调整师范类专业259个,新增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6个急需专业,淘汰了大批就业率低或认证不达标专业。
同时,河北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学科优势,优先选取燕山大学应用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河北大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师资雄厚、学科基础过硬专业开展教师教育,强化教育学科与理工学科、人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了一批学科素养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优质师资。2025年,这4个师范专业首次招生便成绩斐然,众多优质生源成为今后全省优秀师资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
尤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河北省师范院校积极探索“主修+辅修+二学位+微专业”培养模式,为师范生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各师范院校通过辅修、跨专业选课、跨学科科研项目等方式,助力师范生实现知识结构复合化培养目标。此外,全省师范院校还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音乐科技与人工智能应用等636个特色鲜明的“微专业”,拓宽了在校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其中,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针对传统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推出创新性的“三维四段”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3个维度,以及教育见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4个阶段有机结合,为师范生提供4年不断线全方位教学实践平台。“从了解教育现场到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再到反思总结,层层递进的‘四阶段’实践,保证了师范生职业能力养成的针对性和延续性。”该校副校长李克军说。
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还搭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平台,与多地县(市、区)及实习基地校签约合作,实现高校与中小学幼儿园双向互聘、协同教研,有效提升了师范生职业综合素养。近3年来,该校师范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近800人次获奖。
从改革创新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到强化实践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再到全面培养塑造高素质教师,河北省在构建“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更多优秀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河北力量。”河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晟表示。
copyright © 2019 ttpx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郑州元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豫ICP备190157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