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消费经济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郑州召开

  • 人气:9
原标题:2025消费经济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郑州召开

2025年09月23日11:40来源:大河网

9月20日-21日,消费经济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论坛由消费经济学会学会、郑州轻工业大学主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提振新消费”为主题。

9月20日上午,消费经济学会会长卓志、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出席开幕式,来自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40余所高校、百余名师生参加本次论坛。

魏世忠在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论坛聚焦“AI大模型驱动服务消费创新”“数据安全与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新型消费治理体系”“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与服务数字化创新”等前沿议题,既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又直面消费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卓志在致辞及主旨演讲中表示,在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支撑,形成一系列具备消费新模式、新服务特征的新型消费形势下,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在供给、需求、科技和保障层面持续发力,鼓励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发展,着力释放我国巨大的内需潜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嘉宾报告环节,香港大学楚军红教授发表了“网约车发单模式”的主题报告。西南财经大学毛中根教授发表了“消费型城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主题报告。

青年学者报告论坛阶段,南京大学王万军教授在“个人经济体研究”中表示,个人经济体是数字经济时代,以个人为中心,依托平台资源,组织生产活动并创造经济价值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态,进而形成区别于传统个体经济与企业的独特模式。南开大学宋泽副教授在“消费需求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研究中认为,市场可达性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与需求市场规模协同作用的产物,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扩容提质的关键基础,其通过降低空间交易成本、扩大供需匹配半径,为消费需求的广度拓展与深度升级提供了双重驱动力。华侨大学傅联英教授在“支付科技何以增进消费多样性”研究中表示,现代支付系统通过打通供给侧与需求侧、融合线上与线下消费场景,为多样化消费需求与多元化产品供给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北京大学唐琦教授在“新质生产力中的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展望”主题研究中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通过提升居民收入与财产水平、增加劳动者闲暇时间、改善消费预期等多维度利好重构社会消费格局,要真正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必须同步构建与之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核心在于建立更公平的劳动者收入与资产分配机制,确保技术红利能转化为普惠性社会发展成果。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新媒体主编屈汀滢对“融媒体时代学术发展的破界与共生”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李程宇以“能源消费到AI消费的新质生产力变革:机遇与挑战”为题做了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数字经济与消费”“区域经济发展与消费” “金融与消费”“创新行为与消费”四个平行分论坛,专家学者围绕数字乡村建设、中等收入家庭发展潜力、绿色金融政策、消费行为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高质量的论文汇报与互动交流,在主持人专业引导和点评人精辟分析下,实现了学术观点的深度碰撞与有机融合;随后举办的期刊见面会上特邀13位资深编辑与青年学者直接对话交流,围绕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务实性、高质量等进行了积极互动,将有效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与转化。(符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