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10:46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 8月7日,河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张娟娟教授、汪强副教授携手学校马新明教授、王小纯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带领河南农大云上助农工作室的师生们,到博爱县开展头雁学员帮扶指导,并受邀到该县孝敬镇、磨头镇,围绕产业发展规划、智慧农场建设、农产品可视化溯源等进行指导交流。此次活动齐聚博爱县农业农村局、能源站及磨头镇、孝敬镇相关负责人,还有两乡镇村支部书记、种粮大户、蔬菜合作社及乡镇企业代表,以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按下 “加速键”。
针对粮食种植领域的痛点,张娟娟提出了“智慧灌溉+精准管理”的解决方案。她指出,当前普遍采用的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足40%。她建议推广滴灌设备,并将现有滴灌系统与田间智能监测终端相连接,通过土壤墒情实时数据来调控灌溉量,这样可使节水率提升50%以上。
对于无人机“一喷三防”技术应用难题,张娟娟表示,河南农大团队已研发出适合华北地区的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模型,能为种植户提供从设备选型到飞防作业的全流程指导,使农药利用率提升至85%,有效解决了传统喷药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
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专家团队的建议精准聚焦“提质+增效”核心。汪强分析认为,当地蔬菜价格受制于人的关键原因在于同质化竞争。他建议合作社引入可视化追溯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记录种植、施肥、采收全流程数据,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信息,以此提升产品溢价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汪强还提出 “基地直连社区” 模式,利用直播电商展示大棚实景,通过预售减少中间环节,可使农户收益提高 20%-30%,切实让利于农。
王小纯从产业布局角度给出建议,他认为当地应构建 “高端精品+中端量产+低端加工”的品种结构。例如,在孝敬镇发展富硒番茄等高端产品,在磨头镇推广耐储运的辣椒品种,同时配套建设蔬菜加工厂消化残次果,形成“错峰上市+梯次利用”的产业链,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
马新明则强调,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解放人力”。他建议通过土地托管服务实现规模化种植,引入智能嫁接机、自动采摘机器人等设备,将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投身技术管理与市场运营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座谈会后,专家们深入南十字村蔬菜大棚进行实地指导,对智能温控设备调试、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细节进行现场演示,让种植户们直观学习先进技术。博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勇表示,针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年内重点打造 2 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 3 个蔬菜电商试点,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次深度对接,不仅精准破解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更搭建起 “科研院所+政府+市场主体”的协同发展平台。随着一系列科技方案的逐步落地,将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copyright © 2019 ttpx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郑州元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豫ICP备190157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