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应急安全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筑起安全新格局

  • 人气:1
原标题:锚定应急安全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 共筑应急安全新格局

发稿时间:2025-06-16 15:25:00 来源: 华龙网

  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联盟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安全应急服务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重庆万州举行。

会议现场。周涛 摄

  应急管理大学(筹)党委书记、教育部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峰华,全国安全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校长邓德艾,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谭厚江,重庆市万州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侯龙,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胡方霞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48所院校、45家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柏森主持会议开幕式。

  锚定质量提升,创新举措拓展发展路径 

  开幕式上,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胡方霞致欢迎辞,对与会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学校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造“虚拟战场”,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环境中实战演练,提升专业技能与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协同生态”,与中国安能集团、华为等知名企业共建安全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区域标准制定,向兄弟院校分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实战经验,为提升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水平贡献力量。她强调,本次大会是推动重庆市安全应急服务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行的重要契机,希望更多企事业单位深入参与共建共享,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合力深化产教融合。

  应急管理大学(筹)党委书记、教育部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峰华在致辞中对全国安全职业教育联盟(后简称“联盟”)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联盟在汇聚资源、协同育人以及服务产业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应急安全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对联盟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希望联盟勇做先锋,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路径,引领教学变革;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促进成员单位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他呼吁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与保障,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企业释放经济活力,学校坚守育人初心,科研单位提供智力支撑,各方凝聚合力,共同描绘应急安全职业教育发展蓝图,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职成教处调研员伏建平,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政治部主任谭厚江先后致辞。他们分别从教育与行业发展层面,对联盟的规划和发展提出新要求与新期望。伏建平强调联合体要在“深”字上下功夫,切实推动政行校企深度融合;要在建设上取得实质突破,推动其市场化运行;并在“新”字上见成效,打造有辨识度的创新成果。同时,谭厚江期望联合体充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聚合各方力量,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通过加速培养应急安全实战人才,推动重要安全技术的攻关与转化,为维护高水平安全提供应用价值,也为服务标准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共同助力应急安全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会上,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邓德艾作联盟工作报告,期间宣布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伍俊晖任联盟新任秘书长,主席台全体领导嘉宾为新入盟单位颁发证书。

  聚焦教学创新,前沿话题打开多元视野 

  大会报告阶段亮点纷呈。二级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刘洪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安全事故事前预防”为题,凭借多年探索与典型案例,为参会者带来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久保诚介围绕“日本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立足日本安全实践成果,分享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克美以“产教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题,紧扣教育与社会发展热点,依托产教融合的深入研究,为区域发展与职教协同指明方向。

  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联盟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服务应急事业、融合应急行业、研究应急专业、发展应急产业”宗旨,逐步构建“政校行企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形成“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师资共训、基地共享”的产教融合生态。

  作为承办单位,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实力凸显。该校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主管,以“科教融汇”为突破口,建成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公共安全科普基地等平台,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69项,授权专利133项。同时,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发国际职业标准,积极推进应急安全职教国际化建设。

  除三场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置了“应急安全职业院校交流发言”“产教融合企业交流发言”等环节,并将组织代表赴三峡库区安全监测点实地考察,促进各方深入交流与合作。

  此次会议是应急安全职教领域的一次经验总结,更是推动数智赋能、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起点。未来,联盟将持续发力,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助力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迈向新高度。